典型代表视频
王伟华——科研攻关,助力智慧高铁发展
一、引言
中国高铁正进入智能时代,信息化在铁路工程建设现代化发展中担当愈来愈重要的角色。无砟轨道设计、建设、运营过程中数据信息化与管理并没有形成标准化、系统化的统一管理。因此,建立CRTSIII型板式无砟轨道信息管理平台是十分必要的、重要的和急切的。中国铁道学会青年托举人才-王伟华,依托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平台开展了科研攻关。
二、案例描述
(1)明确研究目标
针对该项目开展前期调研,确定研究目标,规划系统功能:满足铁路信息化战略发展需求:搜集项目建设过程数据,为铁路大数据中心提供基础数据支撑;实现标准化管理:统一标准、统一管理,实现项目建设全过程管理;实现资源共享;具备无纸化办公条件。
(2)搭建总体框架
信息管理平台包括前端的数据信息采集系统和后台服务器。前端信息采集系统通过网络将数据实时传输到后台服务器,实时获得建设过程的各项成果数据,实时掌握工程建设进度,把控工程质量。
(3)项目实施
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,中国铁道学会定期组织进行相应的成果交流会,对青年人才的成长方向进行指导。中国铁设在该项目实施过程中,落实人才培养主体责任,遵循人才成长规律,“一人一策”制定培养方案,提供科研平台和经费支持,开展专项培训交流,定期组织专家和指导老师进行检查和指导工作,为项目实施提供帮助。
通过研究分析高速铁路CRTSIII型板式无砟轨道设计及建设管理全过程的关键技术,构建了高速铁路CRTSIII型板式无砟轨道综合信息管理平台,实现了Ⅲ型板设计数据的录入与管理,项目建设过程施工进度、施工质量偏差数据的分析与管理;同时该项目平台还建立了与铁路总公司工管中心信息平台的接口,实现管理数据的无缝对接,可为铁路信息化高铁管理提供服务。无砟轨道施工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开发,创造性地解决了铁路工程信息化进程中的实际问题,达到了预期目标。
三、主要成效
无砟轨道施工信息管理平台的研发,实现了无砟轨道数据的自动化、实时化的采集,提高了数据准确性、时效性及可靠度;实现了轨道施工全过程信息化管理;实现了数据分析、预警与报警等智能化功能,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无砟轨道信息化平台。目前该平台已应用于商合杭、郑阜、京雄等高速铁路的建设中,为中国高铁信息化、智能化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被托举人在培养期间快速成长,在铁路工程设计技术及信息化领域成长为青年专家。项目期间被托举人获得第十八届“铁路青年五四奖章”;获中国铁道学会铁道科技二等奖1项、三等奖1项;第五届全国铁路青年科技创新奖;国家铁路局优秀设计二等奖1项;入选天津市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,任工程与管理科学专委会委员;作为主要负责人承担了11项省部级和本公司科技研发课题;项目期间共申请发明专利3项;申请实用新型专利5项,授权2项;获软件著作权2项,发表论文4篇。
四、经验做法
项目研发过程中,集团公司领导高度重视,协助组建专业攻关队伍,为项目研发提供了重要的人力保障。为被托举人提供较高的平台及科研项目支撑,组建了一批路内外知名专家团队为指导老师进行全过程指导,引领科技创新方向。
依托集团公司设计项目,通过研用结合,确保了研究成果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,以工程应用促进科技发展。
五、下一步工作考虑
系统总结前届托举项目的培养经验,进一步完善平台建设、托举机制创新、青年人才选拔、培养、评价等工作。针对被托举人研究方向,继续提供平台和科研课题支撑,提供专项科研经费,保持持续培养,进一步开展运维信息化平台研究工作,实现轨道设计、施工、运维一体化管理系统,实现轨道全寿命周期管理。